【新華社】
「韶華不再,吾輩須當惜陰。日月其除,志士正宜待旦……」太原市森林公園的一棟別墅裏,王振奇在讀英語,而其他9名學童在高聲朗誦著國學經典《幼學瓊林》。學堂外,青草綠樹、鳥語花香。
今年13歲的王振奇是中國近年來涌現出的「私塾學徒」中一員。過去的他沉溺於玩遊戲,還會打架、罵人,然而轉到北辰學堂後,這個孩子發生的變化讓父母都刮目相看。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現在懂得了要向別人多學習,這些都是以前沒想過的。」他一邊跟記者說話,一邊趁同學午睡時間打掃教室衛生。
私塾產生於春秋時期,以傳授儒家思想為中心,作為私學的一種,與官學相輔相成,為傳遞中華傳統文化作出了貢獻。據國際儒學聯合會統計,中國大概有3000多家現代私塾,以南方地區居多,其中山西省目前有11家,有的叫「學堂」,有的叫「童學館」等。
據北辰學堂校長王自超介紹,該學堂創辦3年來,學生人數由原來的7名增加到現在的60多名,最小的3歲,最大的16歲。學堂除了開設國學經典、數學、英語等課程外,琴棋書畫、武術等課程也是孩子們的必修課。
「我們會因材施教,以培養孩子自學和灑掃應對能力為主。通過背誦經典,開發孩子們的記憶力、理解力和專注力。」王自超說,學堂在重視知識傳播的同時,把道德教育放在了首位,目的是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
從事軟件編程工作的索江提說,兩年前把女兒送往學堂時,他也有些顧慮,但在接觸國學和傳統文化後,慢慢對這種教育方式有了信心。他說,女兒學了國學後養成了很好的生活習慣,能夠自己整理內務、打掃衛生,更是學會了感恩,見到熟人也會禮貌地鞠躬問好。
「她現在學會的知識大部分都是自學的,偶爾我還會教她一些網絡知識。」索江提說,國學能鍛鍊孩子的自學能力,之後再接觸其他學問就比較容易了。
對於孩子的未來,他充滿了信心。「她可能會選擇國學的路一直走下去,或者通過自學或集中學習其他知識去參加高考,又或許選擇去國外讀書。」
據了解,這些「私塾」一年的費用通常在3萬元左右,孩子的家庭大都經濟狀況良好,或父母是高學歷的知識分子,索江提的月薪為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