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華社】

當次仁德吉小的時候,村裏的老輩人都把礦石看成活佛藏起來的寶藏,做法事的器具,人們擔心,如果把礦產從山裏挖出,神仙就會怪罪,山不再長草,泉水不再流淌。

現在,這位畢業於東北大學地質測量採礦專業的藏族姑娘每天和同事一起思考的就是如何在西藏最大的銅多金屬礦區安全科學作業的同時,把環境保護做得「盡可能完美」。「這是家鄉人的希望。」次仁德吉說。

次仁德吉的家鄉位於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在距縣城10公里的甲瑪鄉屹立著一座大山,當地藏族居民稱它「夏貢納」,意即「東方的雪山」,並口口相傳它是一座藏有金屬的神山。他們認為現在被礦業開採人員稱作「鉛山」的一側住著21位度母,而被稱作「銅山」的另一側則供奉著蓮花生大師的帽子。在山腳下的一座名叫松讚拉康的寺廟裏,不少人對一位一隻腳穿著銅鞋的菩薩很有信心,認為百千年前的居民就對這座大山的寶藏有所洞悉。

然而,最讓當地藏族群眾自豪的是,這條現有655戶居民的甲瑪溝在公元617年見證了藏王松讚幹布的誕生,傳說當時天降神泉,澤被眾生。如今,泉水就在新建的松讚幹布紀念館外流淌。

「中國黃金集團的華泰龍收購整合了山上的礦業開發以後,當地環境和生態受到了大力保護,人們才慢慢消除了顧慮,對開山挖礦逐步認同。」已在華泰龍甲瑪礦區工作兩年多的次仁德吉說。

在甲瑪溝生活了一輩子的阿旺為支持礦山發展,主動把自家放牧的六七十頭犛牛賣了,在由華泰龍和當地居民共同持股的甲瑪工貿公司做門衛,不包括年底分紅,每月收入2000多元。

「華泰龍來了,環境改善了,老百姓也富裕了,我把犛牛賣了就是怕它們溜達到礦上,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麻煩。」59歲的阿旺說。

目前,甲瑪鄉已經成了墨竹工卡縣最富裕的地方。很多家庭由於既持有甲瑪工貿公司的股份又有家人在公司任職,承擔礦山上的運輸、綠化、水土保持等工作,家庭年收入幾萬元到20多萬不等。相比之下,2011年西藏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為4700元,約為同期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7%。

「80後」藏族高管、華泰龍公司總經理助理魯茸益新說,在西藏有很多礦山一直開發不起來,主要是因為人們對資源利用的觀念認識不夠,認為山是神山,水是神水,都不能碰。其實,要建設和諧穩定的礦山關鍵還是要注重社區共建,尊重群眾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了解他們的顧慮,為他們排憂解難。

上世紀初,最早一批赴英藏族留學生中,芒仲·西繞貴桑專修地質工礦,回到西藏後雖在拉薩北部勘探到金礦,但挖掘開採卻終因寺廟僧人強烈反對,擔心惹怒地神,降禍西藏而被迫中止。在華泰龍進駐甲瑪之前,礦業開採在西藏一直未能形成規模。進入21世紀,在「世界屋脊」展開的這一輪礦業開發探索中,華泰龍作為中央企業的代表一直強調「包容性發展」。

記者在礦區看到,為了甲瑪的可持續未來,華泰龍在礦山基礎設施建設、生產工藝和流程上做出了很大調整。比如,為了減少地表揚塵,保護草場水質,一條長5.5公裏耗資2億元的山間隧道建成投入使用,變礦石地表運輸為地下運輸。為了不破壞植被,礦山開採過程中受影響的表層土和植被都會被重新復墾,很多村民都曾親手將帶著大約10公分厚土層的草皮重新鋪在礦山下,目前復墾成活率在80%以上。在海拔5300米的作業點上,員工們還開闢了兩片高原綠化種植實驗區,有專人對今年栽種的蒙草和沙棘生長情況進行追蹤。一旦成活率達到要求,將在礦山上大面積種植。

為了加強和本地社區的交流,華泰龍明文規定,凡是佛教吉日和當地群眾家裏婚喪嫁娶、子女考學等紅白喜事,甲瑪礦區都必須派代表到群眾家裏慰問,了解當地居民的需求和困難。

第一批進駐甲瑪溝的華泰龍董事會秘書兼黨群審計部部長紀建國說:「甲瑪溝的居民是非常樸實的,如果你是真心實意地為他們好,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與風俗習慣,他們也會真心實意地理解你,幫助你,支持你。」

次仁德吉說,現在華泰龍的漢族員工基本上都能用藏語進行簡單的溝通,知道當地人崇拜狗和馬,不能打狗吃狗肉。如果有藏族鄉親敬酒,不能先幹為敬,而是要用左手的無名指沾酒彈三下,以示對天地朋友的敬意。在外面打掃衛生,也不能直接把掃帚遞到對方的手裏,因為掃帚代表不潔,要先放在地上。

「還有,不能隨便和藏族朋友勾肩搭背,因為他們相信肩膀和頭上都有菩薩在守護,還要記得把敬獻的哈達放在對方手裏,而不是直接掛到脖子上。」紀建國說。

按照華泰龍的生產規劃,甲瑪礦的生產工期已達70年。世代生活在這裡的阿旺對甲瑪溝的未來充滿希望。他說自己每天都會拿著念珠祈禱。「我最大的希望就是保持萬物之間的和諧,希望子孫後代都能繼續在甲瑪受益。」阿旺說。

【2012-07-02 新華社】

本文出自正妹資訊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寧寧 的頭像
    寧寧

    美女寧寧的心情寫真

    寧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