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溫春華/專訪

「麵包和情人」,你會選擇那一樣?

「帶著仲介費的借據,不要帶家人照片,才不會想家」、「我的工作沒有時間生病」、「我們習慣一無所有」…,當《麵包情人》紀錄片中平凡的菲籍看護工為了麵包、捨棄情人,來台灣安養院照顧中風、失智老人,連續六年無法休假,無奈地吐出這些話語時,真情撼動人心。

「愛屋及烏」,是紀錄片李靖惠導演花了十三年青春歲月拍攝《麵包情人》的原因,一九九六年她的外婆、外公先後住進台北市的安養院,她拿起攝影機拍了阿公、阿嬤的故事《家在何方》,開啟進入老人與女人、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世界,進而關懷其他安養院老人、外籍看護工,接連創作了「家國四部曲」,《麵包情人》是最後一部。

刻劃老人與菲媽 一拍十三年

一間普通、不起眼的安養院,何以能發展成「家國四部曲」?李靖惠說,她發現安養院是思念的空間,「老人、菲媽,想家都想瘋了!」她好奇是何種動力,促使菲媽們犧牲奉獻,她想把身邊被忽略、被隱形者的動人故事講出來,為他們發聲。

麵包情人事實上是一體兩面,李靖惠說:「菲媽為了money、割捨honey,台灣也面臨三明治世代,上有父母、下有小孩,子女為了money,把honey(父母)送進安養院,其實和菲勞一樣同病相憐。」

這是台灣第一部在安養院拍攝外籍看護及老人的故事,談的是家、夢想與愛,從一九九八年拍到二○一二年年初。為何一部紀錄片要花十三年?李靖惠說:「我一直在等片中這群主角,有人對money及honey產生不同的價值觀,對幸福的定義,也有別於其他人感受時,可以讓觀眾看到不同的人生態度及選擇。」因此當一位主角回首移工生涯時說出:「只要家人彼此相愛,就是麵包情人了!」這部紀錄片才得以完成。在導演的內心深處,也是把情人看得比麵包重要。

關注生命 只想用電影感動人

「紀錄片導演記錄的是別人的生命,也經歷很多人的人生」,李靖惠從研究所一年級開始掌鏡拍攝紀錄片,與被拍攝者建立真摰的友誼,讓她的紀錄片拍來生動感人。為何只拍紀錄片?「我的信仰,給予我很大的影響,我關注的是人的生命」,李靖惠說,德蕾莎修女是個用愛與憐憫征服世界的革命者,而她也喜歡「用愛來革命」,「永恆的愛」是她創作的源頭。

「我只希望我每部紀錄片,能夠感動很多的人,至於是否成為有名的導演,從來不是我的目標。」從拍紀錄片開始,為了保有很高的自主性及原創性,李靖惠一直是獨立製片,欠缺資金的箇中辛苦沒人知,也很難有人能體會。

「每個人都會變老」,李靖惠說,她外公、外婆住在安養院時,只是「活下來」,而不是安享晚年。如何讓長者老有所終,快快樂樂離開人世,是她的心願,也是這部電影想要喚起各界重視及影響的方向,但這需要家庭、社會、國家形成緊密的鐵三角來共同努力。

李靖惠說:「希望這部電影成為愛的橋樑,讓使用外勞的企業及家庭,能增進彼此了解;祈求很多人來看,把這份愛分享出去,相信奇蹟會發生。」

本文出自正妹我愛八卦新聞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寧寧 的頭像
    寧寧

    美女寧寧的心情寫真

    寧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